第一百六十二章 急报入京(1/2)
作品:《开元4316年》“急报!急报!闪开,急报!”落日余晖下的京城,显得那么的祥和,不过这样的氛围没有持续多久,便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断了。>
时来无事,兵部尚书黄克瓒正准备下值,却见到一小吏着急忙慌的跑了进来。>
黄克瓒见状眉头一皱,颇为不悦的说道:“何事如此慌张?成何体统!”>
“黄公,西南急报,永宁土司叛乱,成都危在旦夕!”那书吏气喘吁吁的回禀道,说着便递上一封求援奏折。>
黄克瓒顺手接过,毫不在意的喝道:“一个土司叛乱而已,何故如此慌张?”>
“据传信兵报,他受四川布政使朱大人派遣来京求援示警时,叛军已攻陷重庆府、泸州府等地,正向成都攻去,而四川兵力大部分在辽东,成都守城兵力只有两千。”那书吏快速的回道。>
黄克瓒见战事确实有些严重,便不敢耽搁,连忙拿着奏折前往内阁,找到刚接任内阁首辅的刘一燝,递上奏折回禀道:“刘公,西南急报!”>
刘一燝接过看了看朱燮元的求援奏折,见包括四川巡抚在内,被杀二三十官员,知晓事情严重,便也不敢耽搁,“啪”的一声合上奏折,急道:“走,去见陛下!”>
二人来到乾清宫求见天启,没一会儿,天启召见。>
“臣等参见陛下!”见到天启,刘一燝、黄克瓒二人赶紧跪拜道。>
天启虚扶了一下,道:“二位爱卿请起!”>
对于翼卫自己登上帝位的刘一燝,天启皇帝很是尊敬。等他们起身后,他才开口问道:“二位卿家此时来见朕所谓何事?”>
对于天启皇帝,在后世一直是备受争议的皇帝,主要原因是他不理政务整天沉湎于木匠,是历史上有名的“木匠皇帝”。素认为衡量一个皇帝是昏君还是明君的标准:国泰民安,对外能有效的抵御外来势力的入侵,可以说这两点天启皇帝做到了。天启皇帝在位期间没有农民起义,在对金战争中也是连连大捷,这些得益于天启皇帝”无为而治”。>
刘一燝闻言赶紧递上张我续的求援奏折回道:“启奏陛下,四川永宁奢氏叛乱,重庆、泸州等地相继失陷,四川巡抚徐可求、总兵黄守魁、王守忠,道臣孙好古、骆日升、李继周等四川、重庆二十余官员死难,目前叛军兵指成都,成都危在旦夕,川贵总督张我续求援!”>
“什么?岂有此理,这帮贼子真是胆大包天!”天启闻言,顿时气得站起身怒喝道。他没想到,自己刚上位,还没来得及大展一番呢,就听得土司叛乱的消息。>
随即天启皇帝又怒问道:“四川兵马呢?难道朕的大明军队还拦不住一个小小的土司吗?”>
“回陛下,四川兵马大多被调往辽东了,现四川各地只有卫所军留守!”兵部尚书黄克瓒赶紧回道。现在大明真是多事之秋,辽东还未平息,西南又发生叛乱了。而四川精锐兵马还在辽东作战呢,至于留守的卫所兵,作为兵部尚书的黄克瓒知道,那些卫所兵已经与农民无异,能指望他们有什么战力?>
天启皇帝闻言,顿时冷静的坐了下来,问道:“依二位爱卿只见,此事该当如何处置?”>
其实天启皇帝有自知之明也只知道知人善用。一个皇帝没有必要什么事情都去过问,只要把控大局知人善用就可以了。当前大明最大的问题是财政入不敷出、国库空虚问题,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那其他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。别看历史上的天启帝表面看上去沉迷于木匠,可是一点都不糊涂。他发现魏忠贤对自己忠心耿耿并且具有很强的治国才能,于是他把政权交给魏忠贤大理,自己则幕后指使。魏忠贤不负厚望采取了系列赋税改革:减轻农业税,加大对土豪地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开元4316年 最新章节第一百六十二章 急报入京,网址:https://www.88gp.org/29/29552/162.html